问:什么是腰椎不稳? 答: 什么是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症是指腰椎椎节在正常生理负荷下不能保持固有的序列关系而发生的异常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临床观察表明:至少30%的腰痛患者的症状与腰椎不稳有直接关系,其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由于髓核内含水率高达90%,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具有良好的弹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率逐年降低,并随着含水量减少而使椎间高度下降,以致由于此种退变而引起腰椎不稳。一般认为,腰椎不稳是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早期表现之一,而外伤与劳损等与退变又密切相关。 一般症状为: 1、下腰部酸胀无力,感觉腰部有“折断感”,以站立或行走过后更为明显。 2、不能久站,喜欢依靠在墙上或桌椅上,以减轻腰部的负荷。 3、腰背部疼痛,常有慢性腰痛史。 4、多伴有腰肌萎缩,不能携带重物。 分期: 除外伤性病例外,本病是一种逐渐发生、发展的慢性疾患。在一般情况下,将腰椎不稳症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早期退变期:即本病的开始阶段,以动力性不稳为主,故也叫功能障碍期。此时小关节囊稍许松弛,关节软骨可呈现早期纤维化改变。此时,如施加外力,可使椎体出现移位;但此期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即使有急性症状发作也可很快恢复正常。 (2)不稳定期:随着病变的加剧,促使小关节囊松弛度增加,关节软骨及椎间盘退变明显,并易出现椎间盘突出。 (3)畸形固定期: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小关节及椎间盘周围骨赘的形成而使脊柱运动节段重新获得稳定,此进出现较为固定的畸形。病理检查可见小关节软骨退变已到晚期,纤维环与髓核中可有明显神破裂与死骨,边缘可见骨刺。固定畸形及骨赘的过度增生常使椎管的口径发生改变,此时由于椎节不再松动,因此“椎节不稳”这一诊断亦将被“椎管狭窄“所取代。 诊断 1、腰部交锁征 由于腰椎不稳症常与其他腰椎病症同时存在因此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至毫无症状当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暂的剧烈腰痛时即应想到腰椎不稳的可能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应重视。本病的诊断标准意见不一,作者认为以下几点具有重要意义; 2、平卧后症状消失 若患者处于活动状态时症状出现,检查进亦可有阳性所见,但平卧稍许休息后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则此种动力改变具有诊断意义。 3、动力性摄片阳性所见 在动力性摄片的同时,测量椎体间的相对移位,不仅可对腰椎不稳作出明确的诊断,还可对腰椎不稳的程度从量上进行评价亦是诊断腰椎不稳的主要手段和依据。作者认为腰椎椎体间相对水平移位在屈伸侧位片上大于3mm及在侧弯正位片上移们大于2mm时即应认为属于不稳定的客观表现。对腰骶关节的判定可增大1mm 治疗 (1)避免腰部的旋转活动以减少对不稳节段的剪力1、非手术疗法 对于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一般首先选择非手术疗法,其内容包括: (2)减肥防止过剩体重局限在腹部以减少对脊柱前凸的拉力 (3)使用腰围制动减少对不稳节段的压力。 (4)训练和鼓励患者持久地进行腹背肌功能练习以强有力的腰背肌恢复不稳定节段的稳定性。 如果非手术疗法不能奏效,刚应考虑手术治疗。 |
上一页:腰间盘突出分期与分型
下一页:预防知识-----健腰体操